安德鲁北京代表处

  • 《耳听寂寥:追寻消失之声》
  • THE QUIET EAR: AN INVESTIGATION OF MISSING SOUND
  • 图书类型:传记和回忆录      浏览次数:41
  • 作者:Raymond Antrobus
  • 出 版 社:W&N
    代理公司:David Higham/ANA/Winney
    字    数:224页
    出版时间:2025年8月
    代理地区:中国大陆、台湾
    审读资料:电子大纲
  • 联系人:Rights
内容简介
雷蒙德·安特罗伯斯,屡获殊荣的诗人,才华横溢的非虚构处女作,巧妙交织自传、评论、听障人群文化史。

既是传记,也是抒情散文集,《耳听寂寥》涵盖了诗人从孩童成长为父亲的经历,展示了耳聋如何塑造自身与语言、与周围世界的关系,以及个人认知如何随着听觉感官的丧失与建立而转变。诊断为耳聋,佩戴第一副助听器,青少年时期对身体充满不安,长大后成为诗人,找到自己的声音,最后过往与成年共鸣——将生活与书面相结合,再加上诗一般的语言,雷蒙德这部作品将取得惊人效果。

雷蒙德直言不讳,诗意而敏锐地质问:有声世界与无声世界是否能有平衡?教育体系是否有所欠缺,包括“无意间忽略”自己听障问题的学校和班级?男子气概和男性意识如何使沟通不畅带来的沮丧与羞耻复杂化?他还探究听障人群的生活:成长过程中如何阅读文学,如何与母亲沟通?如何展示助听器与使用手语“表演”?聋人演员有又怎样出乎预料的表演方式?

《耳听寂寥》将个人故事、聋人文化界的古今人物、著名人物、默默无闻者的故事交织在一起。诗人的情感影响力在书中达到顶峰,他感人地记述了沟通、残疾、艺术的复杂交集。

2024法兰克福更新:

“我靠听力障碍生活。就像诗歌一样,它给了我一门艺术、一段历史、一种文化、一种传统。这本书描绘了这种艺术,我希望能提供一张地图、一面镜子、一个更大故事的一小部分。这本书不是辩论,不是对手语的争论,也不是反对言语治疗或人工耳蜗植入。这是一项调查、一次查证:真实地记录我的失聪和失聪的经历如何塑造了我,从童年到父母,以及它如何影响了我与语言的关系——口语、书面语和手语。”

七岁时,雷蒙德·安特罗布斯首次确诊为聋哑。他发现自己听不见鸟叫声、口哨声、水壶声、闹钟声。他的老师认为他反应迟钝、爱捣乱,一些朋友根本不相信他聋了。

《耳听寂寥》从哈克尼和卡姆登市场到牙买加和俄克拉荷马州,讲述了雷蒙德的成长经历,母亲是英国人,父亲是牙买加人,他第一次使用助听器,青少年时期摸索聋人身份时遇到的困难,以及主流文化和聋人教育体系的脱节。它还探讨了男子气概和种族身份如何使沟通不畅的耻辱感复杂化,他如何通过文学与世界建立联系,以及聋人的身体是如何“表演”的。

“耳听寂寥”,雷蒙德·安特罗布斯融合随笔、文学批评、传记,发挥诗人对约束和解开论点的独特意象感,对这寂寥的世界进行了开创性的大胆考察。

【代理人寄语】

终于能与大家分享《耳听寂寥》的全稿,大纲阶段书名为《追寻消失之声》(AN INVESTIGATION OF MISSING SOUND)。这是雷蒙德的非虚构处女作,大西洋两岸激烈竞价后,W&N和Hogarth分别竞得英国和美国版权,定于2025年8月同时出版。

正如我们对一位屡获殊荣的诗人所能抱有的最大期望,雷蒙德的非虚构写作异常精彩。《耳听寂寥》是一个感人而引人入胜的故事,它将我们带回雷蒙德的童年——他的诊断结果、他的第一副助听器——在听力世界中探索生活、他充满挑战的青少年时期以及成为一个听力正常孩子的父亲。这是一本美丽的书,充满哲思,而且格外重要。这是对寂寥世界的一次开创性探索,也是对当代个人生活的亲密描绘。

目录
简介
第1章:属于你的频率
第2章:住在哈克尼,没人能抓住我……
第3章:古英语
第4章:耳听寂寥
第5章:选择我的路
第6章:布兰奇·内维尔聋人学校
第7章:聋人的愤怒
第8章:约翰尼·雷
第9章:文字、手势和批评的声音
第10章:走出寒冷
第11章:“耳聋有什么好处?”
第12章:发出声音
致谢
关于作者
相关资料
版权状态
版权已授:美国
获奖信息
媒体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