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有一天,以色列境内所有巴勒斯坦人都突然消失了会怎样?会发生什么?以色列人会作何反应?伊布蒂萨姆·阿泽姆在这部极具想象力的小说中抛出了这些令人不安的问题。
1948年,以色列建国,“巴勒斯坦大灾难”(Nakba)降临,阿拉的祖母被逐出故乡雅法,在自己的故土上沦为难民。阿拉的邻居和好友阿里埃勒是一位自由派犹太复国主义者,他批判以色列对约旦河西岸和加沙的军事占领,却仍忠于以色列的事业。某天清晨,阿里埃勒醒来,发现所有巴勒斯坦人竟全部人间蒸发,于是开始探寻他们集体失踪的线索。
这场探寻以及阿里埃勒的种种反应,深刻揭露了刻在巴勒斯坦问题核心上的裂痕。阿拉和阿里埃勒的故事之间,穿插着雅法与特拉维夫的普通人——咖啡馆顾客、电台评论员、花匠的生活,这些裂痕与疑问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逐一上演。
《消失之书》文字简练而富有感染力,精妙交织多个视角,展现深刻洞见(其阿拉伯语原版已广受赞誉)。这部作品令人难忘地勾勒出当代巴勒斯坦图景:普通人与失落的过去角力,故国也在日渐朦胧的记忆中消弭。
【作者与译者谈此书】
伊布蒂萨姆·阿泽姆:
“我花了三年时间写这本书,包括与写作同步进行的研究和采访。我会列提纲、打草稿,但直到感觉自己完全生活在笔下角色的世界里,我才开始写作。我会回头阅读和研究,以填补空白并添加必要的细节,总会有令人惊喜的发现,带我超越最初的计划。创作这部小说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。我想确保给予那些我并不同意其政治观点的角色足够的空间,让他们成为立体丰满的角色。”
辛南·安桐:
“伊布蒂萨姆刚刚完成写作时,它还只是一部未出版的阿拉伯语手稿时,我就拜读了《消失之书》。我为其优美的内容所震撼。我告诉她,我一有时间就要翻译它,哪怕当时我既要教书,也要完成自己的一本书。出版后,我又读了一遍。翻译则花了我一年半的时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