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书通过重构德勒兹的形而上学,提供了解决数学哲学中核心问题的新方法。它直接对话分析哲学和欧陆哲学,以及形式科学和自然科学。这些德勒兹式的方法摒弃了将数学视为超验存在(如柏拉图主义)或仅仅视为虚构的体系及形式化的游戏这样的观点。
相反,本书主张数学真理植根于差异本身的必然性。既然差异完全属于这个世界,就无需假定超验实体或可能世界的存在。这种观点不仅重新定义了数学的形而上学,还解释了数学为何在科学用处如此之大,以及数学又为何如此不同寻常.
《德勒兹、数学与形而上学:差异与必然性》
致谢
导语:垂死宇宙中的必然性、永恒性与无限性
数学附录:格里斯无否定数学
第一章 无物可能:真值制造者、差异与必然性的处置主义基础
逻辑附录:薛定谔逻辑
第二章 差异的样态:德勒兹的实际之物、强度之物与虚拟之物的本体论
第三章 个体化与连续性:反对蒯因和马库斯的新事物之产生
第四章 留痕与永恒:阿伊翁、克罗诺斯以及时间性与模态之间的不对称性
第五章 原质与过剩:通过力量、历史与重复来产生多样性与对称性
第六章 有限的无限真理:康托尔定理、斯科洛姆悖论以及集合论的客观基础
结论:表达与形式化:在形式体系中生成数学对象
参考文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