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德鲁北京代表处

  • 《论传记:从A-Z书写人生的绝佳指南》
  • ON MEMOIR: An A-Z of Life Writing
  • 图书类型:传记和回忆录      浏览次数:6
  • 作者:Blake Morrison
  • 出 版 社:The Borough Press
    代理公司:C&W/ANA/Jackie
    页    数:384页
    出版时间:2026年4月
    代理地区:中国大陆、台湾
    审读资料:电子稿
  • 联系人:Rights
内容简介
妙趣横生的文集,出自备受爱戴的传记文学大师布莱克·莫里森(Blake Morrison)之笔,既是写给传记创作者的箴言,也是献给传记读者的礼物。

《论传记》以天马行空之势探索叙事非虚构写作,深刻剖析其创作难点、伦理困境与艺术魅力,生动诠释了传记作品震撼心灵、改变生命的磅礴力量。

从人工智能到伦理道德,从政治到情爱,这本精彩文集是为每位读者与创作者准备的思想盛宴。莫里森既是他人生命故事的虔诚读者,亦是自身经历的绝对忠实记录者,他倾毕生阅历凝铸的这部A-Z指南,堪称融合文学思辨、幽默洞见与奇闻轶事的智慧宝库。

【节选】

人工智能

与当下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一样,作家们也担忧人工智能会带走自己的工作。随着ChatGPT、DeepSeek等系统日益精进——它们利用“公开数据”来提升性能(即从已出版作家的书籍中学习,哪怕其中不少仍受版权保护),终有一天,人工智能将能创作出毫无破绽的小说、传记、译作甚至诗歌——若非事先告知,你根本无法察觉这些作品出自机器之手。2025年,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·奥特曼发布了一个由AI生成的故事范例,他仅输入简单指令:“请以元宇宙虚构手法创作关于AI与悲伤的短篇小说”。珍妮特·温特森盛赞这个故事“优美动人”,而另有学者指出文中“幽灵式民主”这一表述实为挪用自弗拉基米尔·纳博科夫的小说《普宁》。

作家们对人工智能的敌意还有另一个来源。Meta公司(旗下拥有Facebook、Instagram和WhatsApp)为训练其AI模型Llama,建立了包含750万本图书和8100万篇研究论文的数据库LibGen,其中大量内容仍受版权保护。作家们合理质疑这种未经授权的“被学习”方式,并在英国发起立法游说。诚然,有志写作者通过阅读成名作家的作品来学习创作,为何人工智能不能效仿?本质区别在于:人工智能从不购书,而作家们为此提供“养料”而分文未得。

人工智能确有其用武之地。我为自己诗集拟定书名举棋不定时,曾向ChatGPT征询建议。邮件发送诗稿附件后仅半秒,系统便反馈六个备选标题,每个都显示出它对诗作的精准把握。在后续提供的方案中,有个标题尤其契合诗集意境,令我心动——直到发现同年已有同名回忆录出版。人工智能并非总是可靠。2025年两家美国媒体采用AI推荐新书,而被选中的玛吉·奥法雷尔、珀西瓦尔·埃弗里特、伊莎贝尔·阿连德的作品,实则根本不存在。

至少,回忆录这片净土尚能抵御人工智能的侵袭。AI无法以具身化人类的视角,用第一人称真诚叙述。回忆录承载着真实生命的印记,而人工智能没有生命。它或许能模拟人类情感——爱憎、激情、亲昵、悲恸——但究其本质仍是数据处理的问题解决器,而非鲜活的生命体。固然,人工智能可以编织包含人物的情节,但那终将是虚构文学;它可以记录分析历史事件,但那终究是史学研究。唯有血肉之躯在真实时空维度中,以第一视角镌刻的生命体验,才是回忆录不可替代的灵魂。

人工智能最终攻陷文学疆域时,回忆录必将是为人类文明坚守的最后一座城池。

【多写两句】

传记大师莫里森倾授非虚构写作的终极艺术

曾想提笔记录生命,却不知从何开始?在创作中遭遇伦理、记忆或结构的困境?传记大师布莱克·莫里森将他四十年的创作与教学精髓,凝练成这部独一无二的“A-Z”写作圣经。

从“开篇”到“终章”,从“记忆”到“真相”,本书以86个关键词为经纬,自由穿行于“伦理”、“情爱”、“创伤”、“幽默”等创作核心地带。它不仅是解决具体难题的工具箱,更是激发深刻思考的思想集。书中虽也犀利探讨“人工智能”对写作的冲击,论证为何“回忆录是人类最后的文学堡垒”,但这仅是其广阔版图的一角。

无论是资深写作者,还是刚刚动笔的新手,这本妙趣横生、充满智慧与洞见的指南,都将成为不可或缺的创作伴侣。
相关资料
版权状态
获奖信息
媒体评论